“魔术师”可变剪接:如何⽤⼀个基因创造万种可能?


“魔术师”
可变剪接
如何用一个基因创造万种可能?
我们都学过经典的中心法则:一个基因(DNA)转录成一个信使RNA(mRNA),再翻译成一个蛋白质。可是你知道吗?人体大概有2万个基因,却能合成上百万种蛋白质,这背后的魔法,就是可变剪接。
剪接是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,它可以使生物在基因层面上实现更为复杂和多变的表达模式。更重要的是,当它出错时,细胞可能“罢工”,甚至引发癌症等重大疾病。
🤔什么是可变剪接?

真核细胞的基因序列中,包含了内含子(intron)与外显子(exon),两者交互穿插。其中内含子在基因转录成mRNA前体后会被RNA剪接体移除,剩下的外显子才是能够存在于成熟mRNA(之后再进一步翻译成蛋白质)的片段。
而选择性剪接便是利用这样的特性,一条未经剪接的RNA,含有的多种外显子被剪成的不同组合,可翻译出不同的蛋白质。就能将同一基因中的外显子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现,使一个基因在不同时间、不同环境中能够制造出不同的蛋白质。

图片来源:https://microbenotes.com/alternative-splicing/

常见的可变剪接类型

1. SE(Skipped exon,外显子跳跃):中间的外显子被跳过,一个外显子从初始转录物上被剪切掉。
2. MXE(Mutually exclusive exons,外显子互斥):两个外显子互斥地被剪接,形成不同的转录本。
3. RI(Retained intron,内含子保留):内含子不被剪切,并且是成熟mRNA的一部分。
4. A5SS(alternative 5' splice site,可变5'端位点):取决于位点的强弱,选择不同的5'端位置。
5. A3SS(alternative 3' splice site,可变3'端位点):取决于位点的强弱,选择不同的3'端位置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wenweixiong.github.io/MARVEL_Plate.html
人类外显子跳跃为主要的可变剪接形式(约35%),其次为可变3'端位点(16%)与可变5'端位点(15%),内含子保留发生最少,仅占全部可变剪接事件的1%[1]。根据GENCODE人类注释(version 19)[2],57,820个基因编码了196,520个蛋白质编码和非编码转录本,这相当于平均每个基因编码大约3个转录本,其中人类基因表达的最大转录本数量为82个[3]。
🧪为什么要研究可变剪接?

研究发现,超过90%的人类基因都会发生可变剪接[1],而且它与多种重大疾病密切相关,其中包括癌症[4-5]。
例如,2023年隆德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核心剪接蛋白SF3B1,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(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, MDS) 中突变最多的剪接因子,MDS是一组异质性血液疾病,其特征是血液干细胞缺陷,且罹患白血病的风险很高。研究人员还发现,即使在没有剪接因子突变的情况下,异常剪接在癌症中也发挥着作用。然而,对于未突变的剪接因子在肿瘤进化中的作用,目前还知之甚少[6]。
图片来源:doi:10.1016/j.molcel.2023.02.024
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993年的经典论文[7],发现并证实了凋亡调控基因 Bcl-x 通过可变剪接可以产生两种功能截然相反的蛋白质:
•长款的 Bcl-xL (Long): 抑制细胞凋亡,帮助细胞存活。
•短款的 Bcl-xS (Short): 促进细胞凋亡。
在正常情况下,这两者的比例受到严密调控,维持着细胞正常的生死平衡。但在许多癌细胞中,剪接会严重倾向于产生 Bcl-xL,这让癌细胞不仅能疯狂增殖,还能抵抗化疗药物的攻击,导致治疗失败。
🛠️ 分析工具怎么选?

可变剪接的检测和分析,不同工具的算法原理和用途也各不相同。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剪接分析工具的差异:
•bulk RNA-seq:rMATS、SUPPA2。
•scRNA-seq:MARVEL,尤其适合研究异质性、剪接调控。
百洋智心团队可以根据您的样本类型、研究问题和数据质量,为您选择最适合的剪接分析方案,并输出清晰直观的可视化图表和注释表格。 作为专业的生物信息分析团队,我们提供:
✅ RNA-seq 差异剪接分析服务
✅ 使用 rMATS 等主流工具分析显著剪接事件
✅ 剪接图可视化
✅ 结合差异表达的联合分析服务
✅ 下游功能注释:对发生显著差异剪接的基因进行GO/KEGG功能富集分析
✅ ……
👩🔬百洋智心
大数据与生物信息学平台


储存计算资源

高性能计算服务器集群
4个CPU机架式计算节点,每节点搭载Intel Xeon Gold 5318Y处理器,合计提供192线程的计算能力。
2000+TB存储空间(2160TB HDD + 40TB SSD)

图片来源:百洋智心

多组学分析

提供专业的单细胞转录组、基因组及多组学整合分析服务
基于Seurat、MARVEL、CellChat等生物信息学工具,包括但不限于差异基因表达、可变剪接、细胞互作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、增强子鉴定等全流程分析。

图片来源:百洋智心
欢迎扫码或者在微信服务号后台直接咨询:

参考文献:
[1] Wang ET, Sandberg R, Luo S, et al. Alternative isoform regulation in human tissue transcriptomes. Nature. 2008;456(7221):470-476. doi:10.1038/nature07509
[2] Harrow J, Frankish A, Gonzalez JM, et al. GENCODE: the reference human genome annotation for The ENCODE Project. Genome Res. 2012;22(9):1760-1774. doi:10.1101/gr.135350.111
[3] Li HD, Menon R, Omenn GS, Guan Y. The emerging era of genomic data integration for analyzing splice isoform function. Trends Genet. 2014;30(8):340-347. doi:10.1016/j.tig.2014.05.005
[4] Tazi J, Bakkour N, Stamm S.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disease. Biochim Biophys Acta. 2009;1792(1):14-26. doi:10.1016/j.bbadis.2008.09.017
[5] 陈磊,陈超群,张文静,等.RNA可变剪接与肺癌的发生发展.中国科学:生命科学,2021,51:1646–1656
[6] Cieśla M, Ngoc PCT, Muthukumar S, et al. m6A-driven SF3B1 translation control steers splicing to direct genome integrity and leukemogenesis. Mol Cell. 2023;83(7):1165-1179.e11. doi:10.1016/j.molcel.2023.02.024
[7] Boise LH, González-García M, Postema CE, et al. bcl-x, a bcl-2-related gene that functions as a dominant regulator of apoptotic cell death. Cell. 1993;74(4):597-608. doi:10.1016/0092-8674(93)90508-n
END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百洋智心